本报记者 龙跃梅
2022年,广东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再次居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二位,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4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3.26%,全省主要科技指标均居全国首位,支撑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日益彰显。
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七,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勃发新气象、闯出新路来。
【资料图】
一石激起千层浪。1月29日,佛山临空经济区智造产业园正式动工。该园区是佛山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之一,重点发展飞机修造、精密零件、航空新材料等产业。
1月30日,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项目举行开工动员大会。该项目落地后,将为广州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新的增长引擎。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如今,岭南大地正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和服务高质量发展。
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添翼”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明阳集团)扎根广东三十年来,坚守制造业当家不动摇和自主创新研发不动摇,近年来一年一个大台阶,从百亿规模成长为千亿规模,全球海上风电市场占有率和科技创新排名第一。
明阳集团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介绍,近年来,公司进行了从海洋能源到空间能源再到光伏能源的一系列创新实践,先后攻克了海上超大型抗台风风机技术、海洋能源和海洋工程技术、深远海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等关键技术,连续三年实现超过50%逆势增长,产品规模化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明阳集团一样,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纬锂能)也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亿纬锂能从一个小型民营企业起步,通过多年来持续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成为行业内极少数同时拥有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全面解决方案的锂电池平台公司。
“2022年12月,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的总部研发中心落成,表达了我们坚持技术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想。”亿纬锂能总裁刘建华表示,公司建设了五个方向的研究院,同时也在燃料电池、装备材料、移动能源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
明阳集团、亿纬锂能并非个案。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广东有着强烈的共识:广东人口数量多、资源约束紧,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任务又很重,不可能继续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
“唯有通过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才能奔向发展的新蓝海;唯有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说。
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近日,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联合汉诺医疗、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迈瑞医疗研制的首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系统经国家药监局审查获批上市,标志着ECMO产品实现国产化。
2020年4月,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获批复组建,肩负着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的重大战略任务。
“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成功落户广东,与粤港澳大湾区多年来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打下的坚实产业基础息息相关。”该中心主任郑海荣介绍,中心成立以来,建立的产业联盟已有100多家企业参与,同时搭建起政府与产业沟通的桥梁,共同促进核心技术攻关、产业研发供给、技术转移扩
散、产品应用推广。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战略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钟雄认为,高质量发展要在科技上作大文章,只有科技创新有新发展,才能实现和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广东具有较为殷实的创新“家底”。
2022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再次位居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二位,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4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3.26%,全省研发投入、研发人员、高新技术企业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居全国首位,支撑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日益彰显。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龚国平说,将围绕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采取更有力的政策举措,服务高质量发展、支撑制造业当家。
为此,广东将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重视产业需求,围绕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关键环节实施科技攻关;优化科研项目形成机制,更多地听取产业界意见,完善“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的项目形成机制,“一技一策”解决技术难题,助力产业升级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广东许多地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2023年,广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将达到3.2%,争取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5万家;东莞研发经费支出将占GDP比重达4%左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将达9500家,力争尽快达10000家;佛山开展“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探索,根据产业技术需求,以不同的项目组织形式分类、分批、分步组织科研攻关……
“我们有信心,与全省科技界、产业界团结一心、拼搏奋斗,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龚国平说。
多方合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坚定信心,坚持主业发展不动摇。”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庞康说,公司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主业规模,拓展健康食品,做强核心产业链。未来三年公司将在广东佛山投入资金100亿元,聚焦技改扩产、智数化升级和低碳绿色项目发展。
海天是一家根植广东佛山发展酱油调味品产业的本土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酱油调味品企业。传统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庞康透露,公司将利用5G网络和AI算法,实现传统工艺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云仓物流体系,实现新型供应链运营模式,使供应时效提高20%以上。
庞康透露,海天公司今年将努力通过“灯塔工厂”的评定,并且继续带动10家以上的上下游企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树立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集群效应。
广东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决心,让各类创新主体充满信心,并以创新实践支撑和服务高质量发展。
季华实验室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于2017年12月启动建设的首批4家省实验室之一。季华实验室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孟徽介绍,实验室累计对外争取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11项,并在重大设备研制、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累计承担企业委托项目40项。
一直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始终将支撑广东省发展作为主要办学目标之一。“实施‘自主创新高峰’行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表示,学校将聚焦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推动“大平台+大团队+多学科”的有组织科研攻关,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同时,进一步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进面向产业发展的高端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