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热点 > >正文
圈养繁殖对本地鸟类有持久的影响 当前关注

时间:2023-04-08 12:23:15   来源:科普中国

虽然圈养繁殖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工具,但它会导致动物的各种身体变化,包括翅膀形状。近期,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发表在《生态学快报》(Ecology Letters)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开始圈养生活会改变鸟类的翅膀形状,阻碍它们在野外迁徙时存活的机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源:Ashley Herrod

圈养繁殖和放归野外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具。圈养动物的身体、行为和健康会发生重大变化,这会影响它们放归野外后的生存机会。圈养动物所经历的条件往往与它们在野外所面临的条件非常不同,这可能会导致它们在许多方面发生变化。其中一些变化是明显的,但另一些则更难检测,这可能会限制濒危物种重新引入计划的有效性。

圈养繁殖会导致鸟类翅膀表型变化,从而导致释放后的健身成本上升。鸟的翅膀形状对迁徙的成功至关重要。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展示了4/16个研究物种在圈养条件下翅膀表型的惊人可塑性。在一个模式物种中,具有野生翅膀表型(长1毫米的远端主飞行羽毛)的圈养出生的幼鸟在释放后存活的比率是具有圈养表型(即较短的远端羽毛)的幼崽的2.7倍。微妙的表型变化及其适应性影响比人们普遍意识到的更为常见,因为它们很容易被忽视。为了改善圈养繁殖以进行保护,从业者必须监测表型变化并找到缓解这些变化的方法。

该研究检查了极危(CN)鸟类物种之一橙腹鹦鹉(orange-bellied parrot,学名:Neophema chrysogaster)。橙腹鹦鹉是澳大利亚物种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繁殖项目之一。为了防止灭绝,它们的野生种群通过每年从圈养中释放幼鸟来补充。

研究主要作者Dejan Stojanovic博士指出,这项新研究揭示了第一个直接证据,即圈养条件下翅膀形状的改变降低了放归野外后的迁徙成功率。尽管所有幼年橙腹鹦鹉的迁徙存活率都很低,但翅膀形状改变的圈养鸟类的存活率是理想“野生型”翅膀的2.7倍。这项研究还发现了其他四种圈养鸟类翅膀形状改变的证据,这表明这些变化在圈养中可能比以前认为的更常见。这可能只是圈养动物身体细微变化的冰山一角,这些变化虽然很容易被忽视,但在释放后会产生巨大影响。

他补充道:“如果我们想给我们的繁殖计划提供支持野生种群的最佳机会,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并找到减轻圈养影响的方法。”

目前还不知道为什么鸟类的飞行羽毛如此多变,也不知道这是由于遗传还是圈养环境造成的。斯托亚诺维奇博士说:“还有其他没有答案的问题:圈养翅膀形状的鸟类能恢复到最佳的野生形状吗?飞行训练有帮助吗?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回答,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如何繁殖适合野外生活的动物。随着全球灭绝危机迫使更多物种进入圈养繁殖计划,这一点可能变得尤为重要。”

图源:Dejan Stojanovic/ANU

参考文献:

1. DOI: 10.1111/ele.1420

2. https://phys.org/news/2023-03-birth-captivity-shown-impact-native.html

3. https://phys.org/news/2022-11-phenotypic-animal-captivity.html

编译:Daisy

审核:Sara

编辑:Tommy

标签:

精心推荐